綠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面積比例達到65%、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力爭達到18%……今年,安徽省將全面推進綠色建筑,穩步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建筑能效提升,推進建設科技創新,促進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據了解,安徽省將開展超低能耗建筑、銅銦鎵硒等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建筑碳中和研究,支持有條件的地市開展相應試點項目建設,不斷提升建筑能效;堅持因地制宜原則,依托老舊小區環境提升、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城市等試點示范項目建設,逐步推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同時,要求新建、改建、擴建建筑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應當利用不少于1種的可再生能源。具備太陽能利用條件的新建建筑,應當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的技術設計,并按照技術標準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建設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應當與建筑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在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方面,將繼續開展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建設,各地
more來源:界面新聞5月11日,南京土地市場網發布2020年寧新區出第04號,再掛兩幅地塊,均位于江北新區,起拍總價20.36億。其中,G10商辦用地位于江北高新區,G11純宅地位于江北核心區。兩幅地塊將于6月11日上午10時開始網上競拍。NO.新區2020G10(江北新區文景路以南、江北快速路以西地塊)地塊四至:東至江北快速路,西至祥和路,南至現狀,北至文景路。出讓面積:20318.35㎡規劃用地性質:Bb商辦混合用地出讓年限:40年容積率:R≤3起拍總價:1.26億出讓條件:(1)該地塊不接受聯合競買。(2)地塊內須全部建設辦公建筑,由受讓人整體持有,自領取不動產登記權證起10年內不得轉讓、不得銷售(包括股權轉讓和其他任何方式的分割出售)。之后轉讓、銷售需經江北新區管委會批準。(3)地塊要求裝配式建筑面積比例為100%,無容積率獎勵。NO.新區2020G11(江北新區臨滁路以南、迎江路以西14-20地塊)地塊四至:東至迎江路,西至規劃道路,南至規劃道路北至臨滁路。出讓
more有人說:鋼結構住宅的配套設施和圍護結構的材料不完善。鋼結構住宅體系是一個綜合的、***雜的技術體系,它涉及墻體材料、屋面材料、廚衛系統、管線系統等一系列配套體系。這方面突出的問題是外墻結構體系?,F有墻體材料性能和安裝方法很難滿足鋼結構住宅在防熱、保溫、通氣、防滲以及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連接的配件及方法,也不很完善,使用不方便。但是事實證明是可以的實現鋼結構住宅在防熱、保溫、通氣、防滲以及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下面聽我給你說alc輕質隔墻板與鋼結構的說明:居民樓和商用樓的建筑形式千差萬別,但就結構體系而言,只有磚混結構、木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等幾種主要的結構形式。隨著我國近幾年環保意識的加強,木材和粘土磚的使用遭到了嚴格的限制,現階段我國的居民建筑及商業建筑的主要結構以鋼結構為主。我國的鋼產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長,鋼結構建筑體系逐步發展起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alc輕質隔墻板既能適應工業化生產的要求,
more在進行房屋裝修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房子進行一個大致的規劃設計,很多人可以能要對房子進行空間重新劃分,而這時就會使用到隔墻板了。那什么是隔墻板呢?下面我們對蒸壓加氣混凝土輕質隔墻板做一下介紹,也讓大家了解一下蒸壓加氣混凝土輕質隔墻板的施工方法大致有哪些,便于正確選購。 在很多高層樓房,酒店,等個人集體住宅的修筑時,常會把房間分成不同的幾個空間,這時就會使用到隔墻板了。隔墻板是我們平時經常見到的,蒸壓加氣混凝土輕質隔墻板是什么呢?下面幾段話讀后你就會了解幾分,便于正確選購。蒸壓加氣混凝土輕質隔墻板介紹1、蒸壓加氣混凝土輕質隔墻板能在無作任何防水飾面的情況下,用水泥粘結成池體裝滿水,墻體背面能保持干燥,不留痕跡,在潮濕天氣里也不會出現冷凝水珠。墻板的面板是專業的防水板,有良好的防水、防潮性能,可適用于廚房、衛生間、地下室等潮濕區域。2、蒸壓加氣混凝土輕質隔墻板規格常見為:9*60*7000px、12*60*7000px,GRC
more山東地球村集成房有限公司位于山東省經信委認定的山東省高端建材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內。公司擁有高端建材裝備研發試驗平臺--山東省建筑建材機械工程實驗室委托研發國內技術熟練的裝配式建筑材料新產品。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的限粘禁實和鼓勵發展新型綠色節能墻材料的政策,依托本地優質的石英石尾礦砂資源,進行裝配式高端建材產品生產,著力打造標準化裝配式建筑材料生產示范基地,推動建筑行業技術創新,并通過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致力于創建高端建材和新型裝配式建材產業示范園區,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以裝配式建筑材料研發生產為基礎,帶動高端建材裝備研發的技術進步,共同推動國內新型綠色節能墻體材料和裝配式建筑樓房部品構件的技術創新,帶動行業發展。
公司注重人才的培養和高新技術的引進與創新。公司現有行業內高級工程師11人,高級技術人員31人,各專業技術骨干160余人。近年來,與清華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建筑大學等高校都有著密切的人才交流和技術合作,同時積極與德國、法國等國家的研發公司進行技術交流。